里米尼中文网|里米尼足球新闻|中国球迷会|Riminicalcio.cn

 找回密码
 成为Biancorosso的一员!!
搜索
查看: 27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意大利:中小企业王国 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寒沙始见金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20-11-3 08:41
  • 签到天数: 16 天

    [LV.4]偶尔看看III

    跳转到指定楼层
    1#
    发表于 2020-6-15 14:17:1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   早年读舒马赫《小的是美好的》一书,对作者观点还是半信半疑。此番赴意大利考察,亲身感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活力。据说,意大利15人以下的小企业,要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%。与意方专家交流,他们对小企业推崇备至,赞许之情溢于言表。


      由此形成鲜明对比是,国内不少企业,言必做大做强。其实,企业做强是对的,但未必一定要做大,大不等于强,小不等于弱。因此,分析一下意大利小企业发展史,兴许会对我们有些启发。


      意大利位于中南欧,周边强手如林。英、法、德等工业化先行国家,企业规模庞大,实力雄厚,与它们相比,意大利的中小企业,小巫见大巫,只能委曲求全,在夹缝中求生。没有自己的大工业,成了意大利的一块心病。国家统一后,历届政府无一例外,都以发展大工业为己任。建国后不久,意大利政府便出台优惠政策,吸引法国银行投资,兴建了一批大企业。可惜没等开工点火,意法之间就爆发了关税大战,法国资金回撤,扔下一批半拉子工程。


      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,焦利蒂执政,大搞股份公司,电力、汽车、化工、钢铁企业拔地而起,为意大利在“一战”中取胜,奠定了工业基础。墨索里尼当权后,颁布《在同一行业中强制建立康采恩并发挥其作用》的法令,鼓励资本集中、企业兼并,与军工相关的大企业,成为国家全力扶植的对象。自国家统一至“二战”结束,意大利的中小企业,被政府晾到一边,无依无靠,自生自灭。


        “二战”后的30年里,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境遇,并没有改观。无论是经济学家,还是政府官员,大都认为,中小企业装备差,管理落后,产品技术含量低,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。于是,政府利用“经济二重结构”,以“小”补“大”,对中小企业多收少投,大企业则被另眼相看,多吃多占,中小企业成了大工业的“起跳板”。在政府的格外“恩宠”下,大企业逐渐身强力壮,产品打进国际市场,给政府赚了利润,挣了面子。可中小企业,并没有象预料的那样销声匿迹,它们象顽强的野草,枯了又绿。人们常说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意大利政府对中小企业缺疼少爱,反倒使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,自强不息,改进技术,加强管理,调整结构,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,不但数量越来越多,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有增无减。


      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寒沙始见金。1973年和1980年,全球爆发了两次“能源危机”。发达国家经济一落千丈,意大利也在所难逃,通货膨胀率高达21.2%,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,上升到13.7%,失业率也突破了两位数。在经济危机中,大企业裁员歇业,风光顿失,而中小企业却优势尽现,脱颖而出。原来,汽车、治金、化工等大型行业,能耗大,油价暴涨,企业成本迅速增加;1970年,意大利通过《劳动者权力宪章》,大企业迫于工会压力,实行“滑动工资制”,工资成本居高不下;企业摊子铺大了,船大掉头难,商品供大于求时,想要转产难于上青天。


      上述弱点,恰恰是中小企业的强项。意大利中小企业,多数不在高能耗领域,石油提价对其不利影响微乎其微;意大利的特色加工业享誉世界,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,其产品倍受青睐,供不应求;大量的失业者和第二职业者,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,他们不仅工资低廉,还不需企业代交保险金,即使被解雇了,工会也不会上门找麻烦;中小企业一般实行家族经营,投资少,转产快,市场需要什么,它们就能见缝插针,立马生产出来,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,常常抢得先机。接二连三的经济危机,为中小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。它们以不俗的表现,改变了决策者的陈腐观念。


        经历“能源危机”之后,意大利政府调整政策,实施“轻型工业化”战略,对中小企业鼎力扶持。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的指导、融资机构,通过各地的雇主协会,倾听中小企业呼声,增强决策的针对性。为提高中小企业技术水平,1982年,意大利政府颁布46号法律,向小型电子企业拨款140亿里拉;1983年,政府决定,向中小企业优惠出租自动化设备; 1991年,通过《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》,中小企业实行技术创新的,可得到资金、技术、税收支持。1996年,又投资5.96亿美元,作为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基金。在政府的操持下,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遍布全国,它们聘请高校、科研院所专家,直接为企业技改排忧解难。近年来,政府又在中小企业密集区,大搞工业园,为其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

        意大利政府通过深入研究,发现成功的中小企业,不是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而是一招鲜吃遍天,分工细、专业性强。受此启发,政府积极推动专业化分工协作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。象百能顿的公司的“卫星式”结构,总部设在乡间别墅,负责总体规划、产品设计,与之协作的小企业星罗棋布,遍及城乡;服装、制鞋业采取的是“无形大工厂”模式,相关企业集中一地,一道工序一家企业,首尾相连,最后由联合销售公司卖到世界各地;弗留利坐椅产区,则是“网状企业群”模式的典型,区内小企业按照统一标准组织生产,都用“弗留利”这一驰名商标,减少无序竞争,实现了利益共享。


      有了政府作“靠山”,意大利中小企业如虎添翼,一日千里。在托斯卡纳、艾米利亚—罗曼涅、威尼斯,形成了中小企业的“工业化走廊”;政府的投资点石成金,刺激了中小企业技术投资的积极性,20世纪80年代以来,中小企业的技改投入,已远远超过了政府拨款,多数企业鸟枪换炮,实现了祖传秘技和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;昔日的家族企业,通过制度创新,逐步成为规范的股份公司。到90年代,中小企业总数量占全部企业的98%,员工占就业总人口的78.2%,在GDP增量中的比重超过60%,撑起了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。亚平宁半岛的中小企业,成为全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意大利也赢得了“中小企业王国”的美誉。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里米尼中文网

    GMT+8, 2024-4-25 11:59 , Processed in 0.093285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

   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